研究速递|竞争标识还是互补标识?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溢出效应评估
Xia Li与Timothy Simcoe的新研究衡量了同一地区从采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GBEL)到采用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这一替代性标准的溢出效应。
Xia Li与Timothy Simcoe的新研究衡量了同一地区从采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GBEL)到采用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这一替代性标准的溢出效应。
COVID-19大流行暴露了一个事实,即“超级全球化”已使危机无法控制在国境之内。多边国际合作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和“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南共同体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并评估了中国债务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构成债务危机的重要来源。
GDP中心一份新政策简报中,GDP中心主任Kevin P. Gallagher、副主任William N. Kring与Haihong Gao 、Ulrich Volz以及Jose Antonio Ocampo讨论了当前全球金融安全网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
该书是由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和T20(G20进程中的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合作出版的。
Inter-American Dialogue与GDP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 “Scaling Back: Chinese Development Finance in LAC” 总结了2019年中国在拉美的开发性金融情况,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正迫切需要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EMDCs)来说。多边开发银行(MDBs)有着可以进行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能力、技术技能和国际地位,因此在维持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本报告回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NDB)运营四年来的情况,并评估了这两家机构在成员资格和治理、项目运作、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以及财务四个方面的表现。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填补了当地电力部门的财政缺口、推动了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因为单靠国家投资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中国曾遭遇严重的电力短缺。政府后来取消了监管障碍,调整了上网电价结构,放开的同时吸引私人和外国直接投资。中国现在既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第二大来源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拥有多样化的电力项目投资组合。 在一篇新的期刊文章中,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Zhongshu Li、GDP中心主任Kevin P. Gallaghe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enise Mauzerall分析了中国海外电力投资在全球的空间和技术分布,并就中国燃煤电厂与非中国实体持有的电厂的污染强度进行了对比。截至2017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资了总计约1150亿美元的电力资产、总电站容量达81吉瓦。中国的投资主要存在于新兴经济体,以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 主要发现: 中国企业的海外电力资产总计约1150亿美元, 总电站容量达81吉瓦,其中归中国公司所有的电站容量合59 吉瓦。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海外电厂的加权平均持股比例约为73%。 虽然中国国内的电力结构,按容量计算,目前以煤炭为主(58%),但中国的海外投资组合十分多样化,与世界平均水平相似。中国的电力投资遍布全球,但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绝大部分投资用于煤炭(24.5吉瓦)、天然气(20.5吉瓦)和水电(18.1吉瓦),而风能(7.2吉瓦)和太阳能(3.1吉瓦)的份额则相对较小,但有上升潜力。 中国在海外对所有主要类型的发电资产都有投资,当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技术偏好,尤其是水电和煤电。 在新的绿地投资中,数据显示大部分中资电站采用的是超临界技术,比特定东道国通常使用的技术更高效。在并购方面,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的绝大部分燃煤并购都是亚临界的,并且往往比中国的同行拥有更少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为中国在全球电力市场的海外投资估计提供了技术和空间信息。中国从2003年开始投资海外电力项目,此后投资步伐不断加快。除对中国对外投资进行估计之外,研究者还建议考虑建立一套新的核算制度来跟踪此类投资,按发电厂外国投资的国籍统计碳排放。这将使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反过来,这也将有助于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对其二氧化碳排放负责。
图源:Fahrul Razi via Unsplash GCI研究报告08 2020年1月 作者 Alvin Camba GDP中心研究员Alvin Camba 发表的“Derailing Development: China’s Railway Projects and Financing Coalitions in Indonesia,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研究了中国铁路项目及投资联盟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的发展情况,探讨了中国在东南亚三国铁路开发项目延迟的根源及性质。
据中国海外能源融资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两家在全球范围内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口行)提供的海外能源贷款额达到了2008年 以来的最低水平。2019年,中国政策性银行仅发放了3笔能源项目贷款,总额仅32亿美元,较2018年向外国政府提供的110.8亿美元贷款下降了71%。
作者:Rebecca Ray 、Kevin P. Gallagher与Cynthia A. Sanborn 本书探讨了开发银行、政府与社群过去几十年中在安第斯亚马逊地区社会和环境保护谈判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激增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本书追溯了社会与环境保护多年来曲折的发展经历,在分析解读官方政策之外还探讨了相关政策改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措施在阻止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风险上的成效性。随着中资银行在安第斯地区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本书亦阐释了政府降低自身标准的风险。另一方面,本书也指出,建设造福各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需要社群、政府以及开发银行间的相互支持与责任。 本书由一支多学科的国际化专家团队编著,适合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开发银行、政府监管与外国援助机构的从业人员学习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