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development finance

超越债务:公共部门净值作为财政政策的基准

近年来,以公共债务作为财政政策基石的固有思维正受到质疑。多数国家通过明示或暗示的财政规则将债务水平作为政策锚点。然而,发达经济体在近期通胀周期前经历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促使学界重新评估公共债务成本及财政政策的深层职能。

发展融资视阈下熊猫债券的潜在作用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双边发展融资提供国。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重申将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其广阔的金融市场,并鼓励非方发行熊猫债券。与此同时,中国承诺提供总额达510亿美元的各类融资支持。这项倡议为长期依赖欧洲债券市场高息借贷的非洲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使其能够通过中国的债券市场,以相对较低利率获取资金。

研究速递|两家中国政策银行在非洲能源债务融资差异的政治经济学

非洲大陆在能源政策上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为了促进经济工业化和改善民生,各国领导人寻求低碳排放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努力为约六亿缺乏电力供应的人口提供电力。作为全球能源融资领域的关键资本提供者,中国已通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承诺为非洲电厂开发提供490亿美元贷款。在非洲发电项目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方式有何不同?这两家机构为各种类型发电项目提供融资时又受到哪些因素驱动?

研究速递|货比三家: 2008~2019年中国在拉美开发性金融的政治性与实用性决定因素

2008~2019年间,拉美国家从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借款1320亿美元,从世界银行借款 1550亿美元。自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已有20多个拉美国家加入了该倡议。此外,该地区也是美国官员在2021年宣布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之后访问的第一个地区。拉美国家在选择对外发展伙伴时有哪些潜在驱动因素,又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开发性金融的多样化呢?

研究速递|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公报,2024年版

过去一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下称“拉加地区”)政府有意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频繁对中国开展访问,讨论包括电信和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在内的重要新兴领域。与此同时,虽然技术含量较低的矿产和农产品仍是拉加地区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但在拉加地区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已表现出了更广泛的兴趣,包括在墨西哥投资汽车制造业、在南美投资能源业,以及在整个拉加地区投资交通运输业。

研究速递|新开发银行的演变历程

2015年7月,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成立了新开发银行,其前身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自此,新开发银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每一项成果都为精心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自新开发银行成立近十年以来以及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国家”这一概念二十多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主导的新开发银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

研究速递|摸着石头过河:2023年中国在拉美的开发性金融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和美洲对话组织(Inter-American Dialogue)一同管理中国对拉丁美洲与加勒比贷款(CLLAC)数据库显示,2023年新增了两项中国海外融资承诺,总值达13亿美元。最新报告讨论了中国—拉加金融关系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研究速递|“小即是美”: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新纪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海外发展项目提供了大量融资。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海外发展融资一直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在新冠疫情时代,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状况如何?展望未来,中国恢复其大规模贷款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政策简报中,研究人员分享了对2008年至2021年间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状况以及借款国、行业和贷款类型变化的见解。

研究速递|“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比较全球两大基础设施倡议

近年来,为打破互联互通存在的瓶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基础设施融资需求相应上升,导致全球南方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和七国集团(G7)主导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PGII)应如何定位,来弥补全球南方进一步扩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研究速递|重思发展融资机构在实现可再生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迅速、大幅地实现能源系统朝着可再生能源方向的转型,但需求和落地之间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在《国际发展比较研究》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发展融资机构(DFI)如何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