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经济特区背后的政治经济学:以埃塞俄比亚和越南为例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9年的数据,世界上有超过5000个经济特区(SEZ)。大约75%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几乎所有的转型经济体在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建立了经济特区。从2014-2018年,全球新增1000个经济特区,并且在未来5年内,各国计划再建立至少507个经济特区。为什么经济特区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张?当这种政策被拥有不同政治经济背景的国家采纳时,会发生怎样的演化?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9年的数据,世界上有超过5000个经济特区(SEZ)。大约75%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几乎所有的转型经济体在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建立了经济特区。从2014-2018年,全球新增1000个经济特区,并且在未来5年内,各国计划再建立至少507个经济特区。为什么经济特区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张?当这种政策被拥有不同政治经济背景的国家采纳时,会发生怎样的演化?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海外发展项目提供了大量融资。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海外发展融资一直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在新冠疫情时代,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状况如何?展望未来,中国恢复其大规模贷款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政策简报中,研究人员分享了对2008年至2021年间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状况以及借款国、行业和贷款类型变化的见解。
自2022年3月以来,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了第二轮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这些国家的外汇(FOREX)储备下降,本币贬值,且难以偿还以美元计算的贷款。在2022年10月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表达了对资本外逃及其严重后果的担忧。
近年来,为打破互联互通存在的瓶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基础设施融资需求相应上升,导致全球南方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和七国集团(G7)主导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PGII)应如何定位,来弥补全球南方进一步扩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由Oyintarelado (Tarela) Moses, Laura Gormley和Cecilia Springer共同撰写的一篇新的工作论文对中国海外发展投资基金进行追踪和分类,将其与中国海外股权投资和基金先前的相关概念进行区分。通过建立海外发展投资基金的数据集,本文还对资本化金额、重点地区和领域及股东结构的模式进行了分析。
中国发展融资项目对海洋社会生态系统的风险有多大?哪些类型的项目风险最小或最大?中国应采取何种措施使其海外发展融资组合 “变蓝”?在一篇新的期刊文章中,研究学者们首次对中国多样化的海外发展融资组合中的海洋社会生态系统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评估。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迅速、大幅地实现能源系统朝着可再生能源方向的转型,但需求和落地之间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在《国际发展比较研究》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发展融资机构(DFI)如何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和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原材料商品需求的激增以及随之而来在亚马逊河流域国家的投资热潮。在这波“中国热”之后,亚马逊河流域国家的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保护措施,其中许多措施之后随着商品价格最终下降而放宽。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和两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为世界各地的发电厂提供资金。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更新的2022年中国全球电力(China’s Global Power, CGP)数据库,揭示了全球推动脱碳背景下,对中国海外电力状况的新见解。
2022年8月19日,中国宣布将免除非洲17国截至2021年底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23笔。由于缺乏信息,很难确定最新一轮债务免除的准确数据。然而,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新的政策简报估计,中国免除非洲对华无息贷款债务规模介于4500万美元到6.1亿美元之间,总体占中国对非洲贷款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