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谁在投资海外天然气项目?中国与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融资比较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议程出现了逆转。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紧缩,创收和预算执行被打乱,并造成了紧迫的融资需求。Yan Wang, Ying Qian 和 Kevin P. Gallagher基于近期在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一场线上研讨会,共同发表了一篇新的政策简报,总结了会上关于新冠疫情时代下的债务困境和开发性融资的讨论并分享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20年,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运营的中国对非洲贷款(CLA)数据库显示,中国向非洲借款国的政府新增了11项贷款承诺,价值总额19亿美元,这一数额相比2019年下降了77%。自2016年以来中国对非洲贷款承诺就持续减少,这一趋势由于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
2021 年 10 月 31 日,二十国集团 (G20) 作出了历史性的声明,承诺终止对海外燃煤电厂的融资。在2020 年的首届全球开发性银行峰会上,开发性金融机构(DFI)纷纷承诺使其融资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到今年的G20承诺为止,各国政府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做出了众多重大的可持续融资承诺,全球开发性融资的格局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绿色能源转型目标的巨大变化。
在2021年9月举行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同年十月,二十国集团(G20)也承诺将停止为海外煤电提供融资,标志着国际范围内煤电公共财政融资的基本结束。然而,有关中国这一承诺的覆盖范围、这些承诺将如何具体化为行动,以及中国国内燃煤发电应何去何从,仍存在诸多疑问。
2008年以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开发性融资已达到近5万亿美元。其增长的趋势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得到其所亟需的缓解,据估计,该资金缺口将超过3万亿美元/年。
2021 年 10 月 31 日,二十国集团 (G20) 作出了历史性的声明,承诺终止对海外燃煤电厂的融资。在2020 年的首届全球开发性银行峰会上,开发性金融机构(DFI)纷纷承诺使其融资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
在中国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恢复的同时,中国已经看到了关键产业的率先复苏。中国国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方面,是中国对拉丁美洲锂矿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对锂矿的投资。而中国对南美采矿业的投资——以及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实际上由来已久。
2021年6月,七国集团(G7)的领导人做出了限制国际煤炭投资的重大承诺,但由于该承诺不包括私营部门的煤炭融资,其实际的影响将十分有限。对于海外新增燃煤电厂主要资金来源,各界仍存在一些误解,部分原因是缺乏电站级别的透明、可靠、系统且全面的跨境资金流动数据。
GDP中心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Paul H. Nitze 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CARI)中非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份新政策简报中,Kevin Acker和Deborah Brautigam总结了20年来的中国对非洲贷款数据,讨论了中国对非洲贷款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