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评估区域初步可行性资金: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普及性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开发性金融资源中心(SADC-DFRC)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中心(SACREEE)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当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初步可行性资金尚不充足,无法支持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普及性。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开发性金融资源中心(SADC-DFRC)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中心(SACREEE)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当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初步可行性资金尚不充足,无法支持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普及性。
在一篇新的工作论文中,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和印度尼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开源建模工具,研究并量化了印度尼西亚一系列新建大型发电机组的初级PM2.5排放带来的直接死亡风险。他们使用 AERMOD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场数据对污染物羽流进行建模,并对有和无有效排放控制的情景进行比较。
在全球南部经济复苏乏力且不平衡的情况下,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似乎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地区,基础设施供给被视为“不可错过的发展动力”。除制度原因外,有形基础设施在促进市场一体化和助力落后地区摆脱贫困陷阱方面至关重要。在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区域发展目标往往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相关联,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福利。在过去 20 年里,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和建设方。中国的投资项目是否直接影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当地的经济活动?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又是否产生了跨越区域边界的空间溢出效应?
许多国家政府承诺不再在国内外新建燃煤电厂,然而通过使煤电机组提前永久性退役,才能实现最大的减排效果。尽管已有许多开发性金融机构(DFIs)承诺不再向新的燃煤发电提供公共融资,然而,现有燃煤电厂的脱碳仍未得到足够重视。鉴于其优先发展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的特殊职责,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诸如提前淘汰燃煤电厂等举措中发挥着独特的关键作用。此外,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优惠融资、承担高风险,完全有能力在逐步减少燃煤发电方面作出贡献。
由 Rebecca Ray 和 B. Alexander Simmons 撰写的新报告研究了108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调集外国资本的能力,并将这些与2030年的环境投资需求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正在发生的债务和发展危机严重阻碍了91个国家满足其必要的环境投资。
在拉加地区面临经济困境的同时,中国作为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的双边债权国,与拉加地区的贸易、投资、发展金融、债务和外交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绿色供应链、电动车和锂矿电池又是如何塑造两者关系的呢?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的2023年版《中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经济公报》总结和归纳了截至2023年3月中国-拉加经济关系的最新趋势。
截至2023年,超过60个国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定为已处于或临近严重的债务困境。尽管债权人和国际社会不断努力,但要系统、有效地解决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困境和不良贷款难题,仍存在重大挑战。由 Ying Qian 撰写的新工作论文探讨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应对当前困境的可行方案。
中国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在今年迈入第十个年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将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办。过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对东道国和中国有什么影响?由Kevin P. Gallagher,William Kring,Rebecca Ray,Oyintarelado Moses,Cecilia Springer,Lin Zhu和Yan Wang撰写的最新旗舰报告全面评估了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前景,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
新冠疫情大流行爆发三年以来,极端气候灾害频生,将数百万人推向饥饿和贫困的边缘。受到包括卫生危机、全球气候危机和战争引起的人道主义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叠加影响,许多国家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的进展出现倒退。由Yan Wang和Yinyin Xu撰写的新工作论文探讨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加可再生或绿色自然资本(GNK)以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最佳方法。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9年的数据,世界上有超过5000个经济特区(SEZ)。大约75%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几乎所有的转型经济体在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建立了经济特区。从2014-2018年,全球新增1000个经济特区,并且在未来5年内,各国计划再建立至少507个经济特区。为什么经济特区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张?当这种政策被拥有不同政治经济背景的国家采纳时,会发生怎样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