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谁在投资海外天然气项目?中国与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融资比较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2021 年 10 月 31 日,二十国集团 (G20) 作出了历史性的声明,承诺终止对海外燃煤电厂的融资。在2020 年的首届全球开发性银行峰会上,开发性金融机构(DFI)纷纷承诺使其融资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
如今的中国和美国政府似乎都正日益走向选择将近年来中美双方互利共赢的历史认知抛弃的道路。 曾经认为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如今两国的精英都认为对方的国家利益甚至民族特性与自己国家的互不相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9年,全球新增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30万千瓦,占20世纪以来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在这一全球趋势中,中国也没有缺席;事实上,在国内外水力的发电的迅速发展中,中国都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全球能源贷款数据库(Global Energy Finance Database)显示,近期中国海外能源开发性融资的下降同样由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的减少主导。
GDP中心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Paul H. Nitze 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CARI)中非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份新政策简报中,Kevin Acker和Deborah Brautigam总结了20年来的中国对非洲贷款数据,讨论了中国对非洲贷款的变化情况。
3月30日星期二,欢迎加入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倡议(SAIS – CARI)的联合线上研讨会暨中国对非洲贷款数据库2019年新数据发布会。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仅仅是对电厂和高速公路的投资,还是也起到了对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国家的救助作用?如果如此,中国是否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造成了影响?一份新工作报告试图对这个重要问题提供答案。
2021年2月,中国全球能源贷款数据库2020年数据更新。Xinyue Ma、Kevin P. Gallagher和Siqi Chen在一份政策简报中总结了主要调查结果,并分析了相关趋势。
2021年度《中国-拉美经济公报》是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对蓬勃发展的中拉经济关系的第六份年度趋势总结。公报旨在介绍不断变化的中拉经济关系格局,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方便分析和观察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