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Liaoguo Chen

研究速递|“小即是美”: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新纪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海外发展项目提供了大量融资。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海外发展融资一直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在新冠疫情时代,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状况如何?展望未来,中国恢复其大规模贷款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政策简报中,研究人员分享了对2008年至2021年间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状况以及借款国、行业和贷款类型变化的见解。

研究速递|“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比较全球两大基础设施倡议

近年来,为打破互联互通存在的瓶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基础设施融资需求相应上升,导致全球南方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和七国集团(G7)主导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PGII)应如何定位,来弥补全球南方进一步扩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研究速递|在债务重组中,“减免”比 “展期”更好吗?最新研究表明两者是可比的

近三年来,随着新冠疫情及其后续影响的不断作用下,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多重危机。在赞比亚债务重组中, 媒体持续关注的问题是债权国将会采取那些具体措施。现今似乎存在着两种方式:巴黎俱乐部成员国更倾向于债务减免或“削发”(部分债务豁免),而中国近年来似乎一直在使用债务降息和展期(延长还款期限)的方法。

研究速递| 竞争还是互补?评估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溢出效应

许多市场都有多个自愿性认证方案,卖方使用这些方案来标识产品或企业的品质。过去的学术研究着重强调了标识之间相互竞争的可能,但它们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呢? 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期刊文章中,Xia Li与Timothy Simcoe认为,认证方案的“竞争性”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研究速递|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早在 2017 年,中国便已出台三份官方文件,强调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应推动《巴黎协定》和 2030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共享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始终仍有批评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断增加、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对环境造成了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