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未开发的潜力?开发金融支持转型矿产供应链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潜在机遇

阿塔卡马沙漠,智利|图源:Jose Pablo Dominguez via Unsplash

随着全球投资者与各国推进国际能源转型,能源转型矿产(TMs)需求预计将呈倍数级增长。对资源国(大多数为分布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非洲、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矿产供应链生产模式,这也持续影响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包括多边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PDFIs)在转型矿产供应链治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除了以往商品繁荣时期出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治理挑战之外,由于新地域、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独特社会环境风险的新商业化矿产开采技术,转型矿产繁荣给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ESRM)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和太平洋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中心发表的最新政策报告基于对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的系统性评估、对关键利益相关方的访谈(包括涉足转型矿产供应链的主要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以及2024年9月举办的关于转型矿产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从业者与研究员研讨会,总结了相关发现。随着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在转型矿产前沿扩张的基础上扩大低碳融资组合,作者认为鉴于转型矿产生产带来的独特挑战,评估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的完善情况至关重要。

该报告指出如下现存显著问题:

  • 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在利用“耐心资本”与高标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直接支持转型矿产项目时面临多重制约。
    • 其一,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由于缺乏矿产溯源机制,导致无法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绩效标准》要求对项目客户的供应商全面实施环境与社会标准。
    • 其二,直接支持转型矿产生产对于部分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和出口信用机构(ECAs)属于相对较新的领域,或其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制定与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这些机构缺乏通过自身行动成功树立行业标杆所需的制度资源。
  • 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对政策与制度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尽管此类支持对全部生产部门制度资源匮乏的低收入国家至关重要,但受援国中鲜有转型矿产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依照世界银行发展路线图设想,扩大对中等收入国家的优惠融资或可缓解该问题。
  • 包括世界银行《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系列和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在内的国家战略协调平台,尚未系统整合针对转型矿产行业的环境与社会治理策略。因此,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与出口信用机构对相关目标的支持成效受限。

基于这些发现,报告提出了以下经验与建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国际机构协作,最大化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与出口信用机构的优势潜力。

政策建议:
  • 能源公正转型必须包括可持续且具包容性的转型矿产供应链,但现有能源转型平台往往缺少这方面内容。
  • 中国金融业持续推进的绿色金融改革,尤其是近期出台的《绿色金融指引》,将为中企海外活动设定预期绩效。确保这些政策具备透明且可核查的关键绩效指标至关重要。
  • 对于已制定严格书面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的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和出口信用机构,顶住弱化这些政策以求加速未来项目推进的压力至关重要。2025年国际金融公司《绩效标准》评估提供了一个契机,强调了必须坚持践行“黄金标准”。
  • 多项初具雏形的行业治理倡议前景可期,可以从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与协调中受益。
  • 转型矿产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需依托强有力的独立监测及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内部的申诉与问责机制。

尽管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置身于由国家和国际转型矿产治理和公私生产部门组成的网络中,但其独特的政策使命、耐心资本、高标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及作为“知识银行”的能力,使其成为在能源转型供应链中实现气候公正的关键盟友。上述建议可助力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与出口信用机构切实迈入这一角色。

阅读中文报告 阅读英文报告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