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最后贷款人?中国互换额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变化中的国际金融架构
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与治理结构的基石。份额不仅是支撑国际基金组织贷款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更直接影响了各成员国的贷款额度、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投票权。随着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临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双重难题:如何在扩充危机应对资金能力的同时推进治理改革,以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全球金融安全网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全球金融安全网追踪系统是首个该领域的交互式数据库,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学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共同开发,记录了全球金融安全网当前及过往的贷款情况。
自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货币互换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的关键组成部分。全球金融安全网是支持陷入财务困境国家的机制和安排。这些互换通过中央银行间的信用额度,目的是在动荡时期提供流动性以稳定市场,具有两个主要优势:立即且大量的资金发放、无附加条件。然而,互换的准入在各国之间分布并不均匀。在最新工作论文中,Thomas Goda、Laurissa Mühlich 和 Marina Zucker-Marques 通过分析一个涵盖194个国家、时间跨度从2007年至2022年的全面新互换数据集,调查了互换准入的决定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将于2023年12月完成其《协定条款》所规定的第16次份额总检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制度至关重要,决定着成员国的出资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投票权的分配、可获得融资的限额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储备资产。由 William N. Kring、Haihong Gao 撰写的新报告介绍了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研讨会上总结出的主要经验。
自2022年3月以来,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了第二轮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这些国家的外汇(FOREX)储备下降,本币贬值,且难以偿还以美元计算的贷款。在2022年10月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表达了对资本外逃及其严重后果的担忧。
近三年来,随着新冠疫情及其后续影响的不断作用下,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多重危机。在赞比亚债务重组中, 媒体持续关注的问题是债权国将会采取那些具体措施。现今似乎存在着两种方式:巴黎俱乐部成员国更倾向于债务减免或“削发”(部分债务豁免),而中国近年来似乎一直在使用债务降息和展期(延长还款期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