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艰巨的改革任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七次份额检查与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代表性的提升
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与治理结构的基石。份额不仅是支撑国际基金组织贷款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更直接影响了各成员国的贷款额度、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投票权。随着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临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双重难题:如何在扩充危机应对资金能力的同时推进治理改革,以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与治理结构的基石。份额不仅是支撑国际基金组织贷款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更直接影响了各成员国的贷款额度、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投票权。随着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临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双重难题:如何在扩充危机应对资金能力的同时推进治理改革,以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2008~2019年间,拉美国家从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借款1320亿美元,从世界银行借款 1550亿美元。自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已有20多个拉美国家加入了该倡议。此外,该地区也是美国官员在2021年宣布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之后访问的第一个地区。拉美国家在选择对外发展伙伴时有哪些潜在驱动因素,又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开发性金融的多样化呢?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9年的数据,世界上有超过5000个经济特区(SEZ)。大约75%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几乎所有的转型经济体在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建立了经济特区。从2014-2018年,全球新增1000个经济特区,并且在未来5年内,各国计划再建立至少507个经济特区。为什么经济特区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张?当这种政策被拥有不同政治经济背景的国家采纳时,会发生怎样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