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五大值得关注的议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领导人即将前往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此次会议或应视作当前外交与经济对话的一次延续,而非聚焦新的重大承诺。本届会议有望推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继续深化已有合作。

研究速递|货比三家: 2008~2019年中国在拉美开发性金融的政治性与实用性决定因素

2008~2019年间,拉美国家从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借款1320亿美元,从世界银行借款 1550亿美元。自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已有20多个拉美国家加入了该倡议。此外,该地区也是美国官员在2021年宣布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之后访问的第一个地区。拉美国家在选择对外发展伙伴时有哪些潜在驱动因素,又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开发性金融的多样化呢?

研究速递|相对风险和回报率:中国对非洲贷款数据库,2000-2023年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运营的中国对非洲贷款(Chinese Loans to Africa, CLA)数据库最新更新估计,2000~2023年间,中国贷款方为49个非洲国家政府和7个区域借款方提供了1306笔贷款,共计1822.8亿美元。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之际,最新政策简报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的贷款情况。

研究速递|“一带一路”第十年: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中国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在今年迈入第十个年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将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办。过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对东道国和中国有什么影响?由Kevin P. Gallagher,William Kring,Rebecca Ray,Oyintarelado Moses,Cecilia Springer,Lin Zhu和Yan Wang撰写的最新旗舰报告全面评估了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前景,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

研究速递|“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比较全球两大基础设施倡议

近年来,为打破互联互通存在的瓶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基础设施融资需求相应上升,导致全球南方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和七国集团(G7)主导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PGII)应如何定位,来弥补全球南方进一步扩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研究速递|中国实收资本:中国海外发展投资基金的识别与分析

由Oyintarelado (Tarela) Moses, Laura Gormley和Cecilia Springer共同撰写的一篇新的工作论文对中国海外发展投资基金进行追踪和分类,将其与中国海外股权投资和基金先前的相关概念进行区分。通过建立海外发展投资基金的数据集,本文还对资本化金额、重点地区和领域及股东结构的模式进行了分析。

研究速递|非常态还是新常态?中国海外能源融资趋势

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海外能源融资(CGEF)数据库(2022年更新)显示,中国最活跃的两个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EXIM)2021年并未提供新的海外能源开发性融资。这是自21世纪初以来记录显示中国首年未提供海外能源开发性融资。

研讨会总结|燃煤电厂提前退役的可能性

为满足《巴黎协定》要求,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到 2040 年应逐步关停所有燃煤电厂(IEA 2021)。在这一转型时期,关于提前退役燃煤电厂的讨论必须要考虑能源转型中的社会公正,满足快速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当地的能源和经济需求。

研究速递|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关键路径构建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简称“国合会”)的一份最新专题政策研究报告中,由中外政策研究专家和研究员组成的一个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通过对产业技术合作、投融资合作和国际合作这三个关键领域的重点关注,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现实需求,并提出了支持促进“一带一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三条关键路径。

研究速递|在斯德哥尔摩+50会议上与中国开展环境合作的三种方式

自50年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始,环境合作一直是中国和西方国家能够成功合作的关键基石。彼此合作,而不是孤立,将中国带到了2015年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的谈判桌上,并激励中国在2020年作出了净零排放的承诺。中国在2021年承诺停止为海外煤电提供融资,这也使20国集团也在此后不久作出了类似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