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ublications

新书发布|中国与全球经济秩序

在新著《中国与全球经济秩序》(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中,Gregory T. Chin 和 Kevin P. Gallagher 追溯了中国在转型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并塑造新全球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该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属于其“全球中国”系列,系统梳理了自1980年中国重返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以来至2025年的发展历程。

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25年年度报告

在运行的第八年,GDP中心正式发布了2025年年度报告。这份报告概述了GDP中心的使命和战略计划,同时回顾了我们研究倡议的工作及其影响。此外,报告还详细介绍了GDP中心为学生提供的的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机会,以及我们的战略性传播、政策参与和财务状况的概况。

研究速递|大坝背后:中国水电项目的历史起源与环境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将大型水电项目作为发展融资的重点领域。凭借其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转型中的关键地位,这一定位预计将在未来持续。然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出资建设的巨型水坝项目面临着诸多社会、环境和政治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削弱了相关项目为东道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目标的贡献潜力,还在某些情况下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研究速递|赋能非洲:中国对非电力融资对能源贫困的影响

能源贫困是非洲普遍且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尽管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但对于发电装机容量不足、发电站老化、制度薄弱、能源融资匮乏的国家而言,“资源诅咒”依然存在。此外,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非洲大陆面临着严重能源赤字,支持低收入群体的财政空间也十分有限。

研究速递|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低碳技术贸易之外

一种由新型低碳商品及服务构成的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向低碳和具备气候韧性的经济增长路径转型的关键。通过构建全新的低碳技术贸易数据集,最新期刊文章发现,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并未参与低碳技术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少数低碳技术贸易中,大多数是净进口国。

研究速递|最后贷款人?中国互换额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变化中的国际金融架构

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研究速递|停止新建煤电项目:中国海外电厂投资组合结构转型?

中国全球电力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揭示了关于中国海外发电厂投资组合的新动态。最新政策简报评估了中国2021年承诺的落实情况,并从装机容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和投资者方面,对中国海外发电厂的近期情况及历史发展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中国海外能源融资结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在内,首次转向绿色能源,并且自2021年以来一直未新增燃煤电厂投资。

研究速递|艰巨的改革任务: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与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与代表性

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与治理结构的基石。份额不仅是支撑国际基金组织贷款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更直接影响了各成员国的贷款额度、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投票权。随着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临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双重难题:如何在扩充危机应对资金能力的同时推进治理改革,以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与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