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News & Events

研究速递|最后贷款人?中国互换额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变化中的国际金融架构

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超越债务:公共部门净值作为财政政策的基准

近年来,以公共债务作为财政政策基石的固有思维正受到质疑。多数国家通过明示或暗示的财政规则将债务水平作为政策锚点。然而,发达经济体在近期通胀周期前经历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促使学界重新评估公共债务成本及财政政策的深层职能。

中国与全球发展学者项目招募公告

中国与全球发展学者项目是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DP Center)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CI)的年度项目。该项目招募并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在读博士和博士后,参与讨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的政策性研究及评论工作。

活动预告|中国海外沿海开发对海洋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自然资源人类维度系博士后研究学者Blake Alexander Simmons将在研讨会上介绍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注资的沿海开发项目对海洋栖息地、受威胁物种、海洋保护区和沿海原住民社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风险的程度。

活动预告| 融资与热带自然保护:关于中国与厄瓜多尔的“债务换自然”提议的讨论

在财政吃紧的现状下,厄瓜多尔与中国如何能够通过“债务换自然”的安排帮助厄瓜多尔走向财政的可持续性?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厄瓜多尔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教授Carlos Larrea将通过他的最新文章,讨论中厄“债务换自然”安排的前景,及其潜在的对财政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双重作用。

活动预告| 产业政策的作用:以中国的产业政策实践为例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国际金融论坛(IIF)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将分享对中国近期产业政策实践的一些观察。他将通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建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的视角和经验,审视中国地方层面的产业政策。

中心动态| 专家回应中国将停止在海外建设燃煤电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第 76 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中国在这关键的十年中为减少碳排放迈出的重要一步。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本次声明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研究速递| 全球政策发展研究中心数据库研究指南

GDP中心五大数据库:中国-拉美金融数据库(CLAF)、中国开发性与政策性银行全球能源贷款数据库(CGEF)、中国海外开发性金融数据库(CODF)、中国对非贷款数据库(CLA)和中国海外电力资产数据库(CGP)方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