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化言语为行动:宣布停止海外煤电投资后,中国做了什么?
在2021年9月举行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同年十月,二十国集团(G20)也承诺将停止为海外煤电提供融资,标志着国际范围内煤电公共财政融资的基本结束。然而,有关中国这一承诺的覆盖范围、这些承诺将如何具体化为行动,以及中国国内燃煤发电应何去何从,仍存在诸多疑问。
在2021年9月举行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同年十月,二十国集团(G20)也承诺将停止为海外煤电提供融资,标志着国际范围内煤电公共财政融资的基本结束。然而,有关中国这一承诺的覆盖范围、这些承诺将如何具体化为行动,以及中国国内燃煤发电应何去何从,仍存在诸多疑问。
2021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第76届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声明一出,其涉及到的具体政策及实施细节便引发了许多争论。声明措辞中的“新”和“建”如何定义?声明包括哪些类型的项目?取消这些项目具体可以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声明该如何解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以及现阶段,中国最应该支持哪些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
随着各国纷纷承诺要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更是将这一数字控制在1.5摄氏度,燃煤电厂的建设和投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开始禁止投资燃煤电厂之后,中国投资海外燃煤电厂的政策和行动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东道国的政策如何鼓励或阻止了燃煤电厂的建设和使用呢?
未来10年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承诺帮助各国实现其经济增长、贸易和发展的国家目标,但同时,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增将如何影响社会和生态系统,仍存在广泛的担忧。
在财政吃紧的现状下,厄瓜多尔与中国如何能够通过“债务换自然”的安排帮助厄瓜多尔走向财政的可持续性?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厄瓜多尔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教授Carlos Larrea将通过他的最新文章,讨论中厄“债务换自然”安排的前景,及其潜在的对财政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