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土地缺口:自然保护如何缓解主权债务危机

巴方,喀麦隆|图源:Edouard TAMBA via Unsplash.

作者:Rebecca Ray

在全球范围内,保护自然已成为守护社区和经济、抵御气候变化灾难性影响的首要任务。为此,世界各国签署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承诺每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筹集2000亿美元资金,其中300亿美元将通过国际金融渠道落实。然而,那些最需要保护支持的国家,往往也是最难获得国际金融的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让这些国家的经济更容易变得脆弱,也更容易陷入频繁的债务危机。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GDP 中心)的最新研究收录于2025版 Land Gap Report,该研究梳理了主权债务危机、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脆弱性与经济脆弱性之间的相互关联,揭示了它们如何互相叠加、引发更频繁的债务危机,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该章节以喀麦隆为案例,分析了上述趋势在现实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如何打破这一循环,构建更具成效的良性发展路径:通过强化制度与财政能力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气候变化适应力,实现三者协同发展。

债务、自然与气候的恶性循环

当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时,往往会经历一个伴随财政紧缩的债务重组过程,其通常表现为削减政府薪酬支出。同时,政府会被迫推动大宗商品出口以增加收入。GDP 中心的研究表明,当各国在此过程中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援助时,其贷款协议通常要求收紧国家预算(2009年和2020年危机期间除外)。

在推动大宗商品出口的同时实施紧缩政策,可能会加深一个国家对大宗商品的依赖,而环境与社会监管却往往难以及时跟进。这种做法对本已敏感的产业部门而言风险尤为突出。例如,GDP 中心近期研究发现,与 IMF 签订贷款协议的国家,其森林砍伐率平均每年上升约9%,且这种影响会在多年协议中持续累积。

由此引发的生态退化会削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包括:雨林为下风向农田调节降雨量,沿海湿地为沿海地区抵御洪水与热带风暴。当这些生态服务减弱时,整体经济都会受到波及——尤其是如农业等高度依赖气候条件的商品部门。这些影响使各国更易遭受极端天气事件的冲击,实际上逆转了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进展。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这些灾害迫使政府增加支出,而自然灾害后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又导致税收减少。在此情况下,政府不得不举债应对,但灾后借贷成本通常会上升。如今,信用评级机构已将各国对极端天气的脆弱性纳入债券评级体系之中。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未来债务危机爆发的风险更高,并延续出债务危机、大宗商品依赖、环境破坏与经济脆弱性的恶性链条。《全球化与发展》期刊近期刊文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驱动的极端天气如何影响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财政空间,特别聚焦非洲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气候脆弱国家的情况。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各国以财政紧缩和扩大商品出口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时,这些债务重组过程本身就会削弱经济的稳健性和气候韧性,从而为下一轮债务危机埋下伏笔。图1展示了该循环如何将环境损害与经济危害相连,使国家陷入更深的商品依赖、生态系统服务衰退、气候脆弱性加剧、经济前景更趋脆弱以及债务危机频发的困境。

图1:债务、自然与气候之间相互关联的常态恶性循环

数据来源:The Land Gap Report, 2025.
案例研究:喀麦隆

刚果盆地国家喀麦隆清晰地呈现了这种循环关系。过去五年间,该国对外公共债务及政府担保债务(PPG)偿付额,占货物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811.7%激增至2023年的36.0%。近年来,这些偿付额已超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的四倍,并占政府教育支出的半数以上。

过去几年间,喀麦隆与 IMF 先后签署了两项协议,以支持其债务重组进程。除2021年(因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外,这些协议几乎每年都要求政府收紧财政预算,实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3%的紧缩措施。为达成目标,IMF 建议喀麦隆削减燃油补贴,实质上将经济压力转嫁给普通家庭和企业。

与此同时,喀麦隆部分主要大宗出口商品的全球价格大幅攀升。自2020年以来,可可价格已上涨十倍。面对燃料成本上涨,以及可可价格飙升带来的更高收益预期,喀麦隆的可可生产商纷纷扩大了生产规模:过去十年间,该国的可可出口量增长了三倍多。

随着农业商品生产的不断扩张,喀麦隆的森林面积持续萎缩。图2展示了树木覆盖率的急剧下降,尤其在过去十年间。近年来的损失中,超过半数来自原始森林。这种损失对原住民社区的影响尤为严重:与许多热带森林国家一样,喀麦隆尚缺乏对原住民土地的法律保护。因此,监管不足的商品出口驱动很可能使原住民土地面临商品农业扩张的侵蚀。民间社会报告证实,过去30年间,超过60%的传统原住民“神圣森林”已消失殆尽。

图2:2003-2023年喀麦隆不同类型树木覆盖损失情况

数据来源:The Land Gap Report, 2025.

这些损失对喀麦隆森林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威胁着那些推动森林砍伐的农业部门。喀麦隆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农业部门尤为脆弱。该国灌溉率仅为0.1%,位居全球最低之列。降雨量的任何中断或减少都将严重损害喀麦隆的农作物收成,而保障当前降雨量的正是那些正遭受威胁的森林。热带雨林(包括刚果盆地)一旦遭到破坏或毁灭,降雨量将显著减少且波动更为剧烈。

喀麦隆整体经济正在为过度依赖少数大宗商品,以及因此家具的气候变化脆弱性付出代价。标普全球(S&P Global)在近期发布的主权债券评级更新中,特别指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气候相关事件带来的风险。因此,这些环境因素同样构成经济因素。它们压低了喀麦隆的主权债券评级,进而推高该国债务的融资成本。从长远来看,经济体气候脆弱性的上升与借贷成本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债务危机的风险,使喀麦隆可能陷入前文所述的恶性循环之中。

经济与环境韧性的良性循环

要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未来,各国需要拥有足够的财政空间,以强化制度能力,投资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图3展示了通过保护、公共参与和有效监管之间可能形成的良性循环。

图3:保护、参与与有效监管的良性循环

数据来源:The Land Gap Report, 2025.

其次, IMF 可通过减少对紧缩目标的依赖,并为最脆弱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建立保护机制,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旦 DSA 厘清了紧缩政策、生态系统服务减少与气候脆弱性之间的国家路径,IMF 便能针对最易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和社区实施保护措施。GDP 中心最新研究发现,IMF 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贷款条件涉及森林保护,而且这些条款并非普遍支持生态保育:部分条款甚至建议放宽林产品出口管制。保护这一自然资本是 IMF 与借款国高效协作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构建更持久、更具韧性的经济复苏。

最后,债权人需要一种比现行二十国集团(G20)的《债务处理共同框架》更具操作性的债务解决机制。GDP 中心近期研究指出,共同框架需从多方面改革,以覆盖更多债务国、纳入更多债权方,并推动更深入的债务重组与财政未来建设。例如,当前的框架仅涵盖G20双边债权人,而这些债权人仅持有发展中国家债务的少数份额。若在“公平可比性”原则下扩大适用范围,即可吸纳不同类型的债权人参与,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和债券持有人。其他改革建议还包括:将程序向中等收入债务国开放,并提升谈判的透明度与效率。

建设并维护一个具有韧性的世界

展望未来,债权人、债务人和多边机构都应发挥积建设性作用,确保债务危机不再频繁发生,也不再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大宗商品依赖、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恶性循环。鉴于生态系统支撑着全球经济(而非仅限于各国国境之内),构建一个基于完整生态系统、拥有坚实自然资本的世界经济,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推动建立更高效、更完善的债务解决机制。这虽是一项艰巨任务,却是确保生物多样性及其所支撑的全球经济在21世纪保持韧性与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

阅读英文原文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