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全球危机融资是否会维持中等收入陷阱?最新全球金融安全网追踪系统的启示

作者:Laurissa Mühlich、Barbara Fritz 和 William N. Kring
新冠疫情之后,低收入国家(LICs)和中等收入国家(MICs),尤其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复苏速度明显慢于高收入国家(HICs)。在当前本应加大投资以应对气候和发展挑战的时期,中、低收入国家仍在严苛的财政约束下艰难挣扎。
这些国家还背负着高额债务负担,因财政紧张而无法进行必要的卫生和社会支出。这些政策措施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危机时刻,如另一场疫情,以及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至关重要。缺乏足够的危机融资渠道将导致金融不稳定性持续处于高水平,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前景将依旧黯淡。
这种危机融资由统称为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的制度和安排提供,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区域金融安排(RFAs)和央行货币互换机制。
全球金融安全网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全球金融安全网追踪系统是首个该领域的交互式数据库,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DP中心)、柏林自由大学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共同开发,记录了全球金融安全网当前及过往的贷款情况。
2024年4月最新的数据显示,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全球金融安全网提供的危机融资规模有所增加(主要是双边央行货币互换的数量和规模增加),但在疫情过后,短期危机融资的获取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目前,中、低等收入国家是否能便捷地获取由全球金融安全网所提供的大量危机融资,对于帮助这些国家维持经济增长,拓宽财政空间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气候目标仍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全球金融安全网能够公平、迅速响应需求,我们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制、大幅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来源,以及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各要素间的协调,尤其是央行货币互换机制。
较低收入群体面临着危机融资缺口和有限的财政空间
如图1所示,尽管新冠疫情使中、低收入国家获得了更多全球金融安全网的资源,但当前,中等偏下收入国家(LMICs)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UMICs)获取无条件危机融资的机会普遍保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中等收入国家从全球金融安全网获取的危机融资最少,总额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相比之下,2023年,高收入国家从全球金融安全网获取的危机融资总额相当于GDP的约5.3%。
图1:在全球金融安全网获取的融资与财政余额占GDP比例(%)

注释:2023年GDP 数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WEO)和财政余额数据库估算得出(Kose 等,2022 年)。
由于中等收入国家还面临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包括上述债务利息支付等问题,这些国家在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获取的融资份额存在显著的不均等现象。
鉴于这些制约因素,中、低等收入国家如果遭遇外部冲击,它们从全球金融安全网获得的流动性支持将微乎其微。事实上,特别是对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而言,来自全球金融安全网的融资甚至无法覆盖政府的公债还本付息金额,国家将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未在全球金融安全网内提供充足资源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贡献份额最小。尽管已有人呼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制进行根本性改革,但在最近的第十六次份额总检查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能力并未实现净增长,份额制也未根据当前的经济现状重新调整。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批准增加50%,但包括新借款安排(NAB)(由股东自愿提供的补充资金)在内的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来源将按比例减少。因此,尽管份额批准有所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能力实际上保持不变。此外,2023年12月宣布的“等比例”增加份额意味着新增的份额将基于各国目前的份额比例进行分配,而这将延续全球金融安全网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局面。
目前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机制无法填补危机融资缺口。事实上,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面向中、低收入国家的外部危机融资机会提高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那么其贷款能力需要增加5500亿美元(相当于份额的12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Kristalina Georgiev 近期呼吁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加强国际金融体系,使其“更强大、更公平、更平衡和更可持续,以使更多人受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大幅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资源、改革贷款机制,以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危机融资缺口。
央行货币互换: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不平等现象并非偶然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比,中央银行货币互换是全球金融安全网最主要的要素,自2018年以来,每年有效的互换协议总额约为2万亿美元。然而,尽管规模庞大,一份最新工作论文显示,央行货币互换的准入情况极不均衡,并且对中、低等收入国家存在偏见。事实上,央行货币互换将低收入国家完全排除在外,但却是高收入国家主要的危机融资工具。
为了增强全球,特别是脆弱国家的危机抵御能力,解决货币互换准入机会的不平等问题至关重要,而这需要全球金融安全网各要素之间实现更紧密的协调。
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协调工具(PCI)。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区域金融安排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主要涉及信息交流,而非对贷款计划和条款的正式协调。另外,提供互换业务的机构尚未参与这种协调。任何协调工作都需要这些主要提供互换业务的中央银行参与其中,以便使各国能够获取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不同要素,并改善其利用方式。透明化、可预测的互换协议制度将有助于解决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
如何避免危机融资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基于全球金融安全网追踪系统的最新数据,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以促进全球金融安全网公平性和包容性。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改革其份额制,使其与21世纪的经济现实相符。这将有助于解决其关键决策结构中现有的不平等现象,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金融机构的合法性。
其次,份额制的改革必须包括大幅增加资源,从而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更多及时、充足的危机融资。要做到这一点,还可以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进行彻底改革,使其更好地满足各国需求,以及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条件贷款机制的规模和范围。这一做法有先例可循。在新冠疫情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采取了这些措施,并且未对基金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而是降低中、低收入国家的全球金融服务网总体准入限制。这一做法还可以弥补中、低收入国家因缺乏货币互换协议而面临的低危机融资灵活性。
最后,应加强对全球金融安全网各要素贷款服务的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区域金融安排先前的合作已经证明了这种协调的可能性,但现在必须特别关注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解决其中仍然存在的显著不平等现象。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截止日期逐渐临近,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其扩大财政空间,进行必要投资并快速从外部冲击中恢复,对于这些国家的未来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
Barbara Fritz教授任职于柏林自由大学经济系和拉丁美洲研究所。
*
阅读英文原文获取最新动态:订阅全球经济治理倡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