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绿色转型:海外中资煤电厂提前退役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SOEs)为海外大量煤电厂提供了贷款和技术。据估计,这些海外煤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45亿吨,中位使用年限为7年,这与东道国所追求的气候目标,以及全球气候目标渐行渐远。为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2°C)以下,全球的煤炭消耗量需要在2050年前减少约95%(85%)。因此,许多煤电机组将不得不提前退役,即在其40~50年的常规使用年限到达之前关停。
在最新政策简报中,Cecilia Springer、Niccolò Manych 和 Rachel Thrasher 讨论了中国协助各国提前退役煤电厂可能带来的益处,以及面临的挑战,拟定应首批退役的煤电厂名单,并明确下一步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本政策基于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提前逐步淘汰燃煤电厂: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编制(Manych等,2024年)。
作者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有能力帮助各国政府提前退役煤电厂。过去,他们在海外帮助兴建了无数煤电厂,如今他们也能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地位,协助退役这些煤电厂。有序淘汰煤电厂,将有助于降低中国和其他地区的银行和投资者面临的金融风险,同时为中国公司创造绿色投资机会。
政策建议:
- 与中国国有企业(如煤电厂所有者和运营方)、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和中国金融利益相关方探讨支持海外煤电厂退役的方案。
- 与各国政府和公用事业单位开展双边和/或多边对话,明确它们在能源转型方面所需的一般性支持,以及在煤电厂退役方面所需的具体支持。
- 协助确定煤电厂退役的优先次序,并基于对潜在障碍的考量,为个别煤电厂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与各国政府就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达成长期双边协议,并纳入提前退役煤电厂的条款。
根据这些建议,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其丰富经验,发挥其协调能力,支持东道国的能源转型。通过金融措施资助煤电厂提前退役,不仅能提升中国作为全球气候领导者的地位,还能巩固中国作为关键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的身份。
阅读政策简报 阅读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