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将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成为稳定的发展伙伴

作者:Yan Wang, Yinyin Xu 和 Kevin P. Gallagher

2021年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下文简称2021白皮书)。这是自2014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WP2014)以来国际发展领域的第一份白皮书,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21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展示了中国崭新的思维和进展,为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定义、比较优势、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指导,尽管该文件在数据透明度和结果问责制方面仍不完善。

基本理念和定义

2021白皮书清楚地说明了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的理念,强调了四个民族价值观:“中华民族的天下大同理念、中国人民投桃报李的朴实情感、中国的国际主义情怀与大国责任担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等国内挑战,中国坚持南南合作框架,“改革管理体制,积极创新方式,提升合作效果,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事业创新发展。”

当然,南南合作不仅限于援助,但狭义上,中国的对外援助被定义为三类——赠款、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对官方发展援助(ODA)的定义不同。中国对外援助从2010-2012年的约48亿美元/年增加到了2013-2018年的约69亿美元/年,增幅约为44%。赠款比例从36.2%提高到了47.3%,无息贷款比例从8.1%下降到4.18%,优惠贷款比例从55.7%下降到了48.5%,分配给最不发达国家的外援为45.7%,分配给非洲的外援为44.65%,这些都是2014年《中国的对外援助》中未尝披露的比例数字。

中国对外援助的形式和方式多元,包括但不限于:(1) 援建成套项目;(2) 提供一般物资;(3) 开展技术合作;(4) 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5) 南南合作援助基金(SSCAF);(6) 派遣援外医疗队;(7) 派遣志愿者;(8) 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9) 减免有关国家债务。

在债务减免方面,多年来中国减免了许多债务。2010-2012年期间,中国免除了14.2亿元到期无息贷款。2013-2018年,中国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共计98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41.8亿元人民币。这份清单不包括最近对安哥拉、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债务减免。

中国似乎一直坚持只有到期的无息贷款才有资格获得减免的政策。然而,在近年中国的债务重组中,重新安排债务期限和再融资变得更为常见,在债务谈判中展现出了相当的国际承担和灵活性

比较优势

2021白皮书强调了中国利用比较优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呼应了Lin和Wang的观点。众所周知,将贸易、援助和投资结合起来,可以使各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共赢。

第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自2000年以来的20年间,中国帮助非洲建设铁路和公路6000多公里,援建港口近20个,大型电厂80多座,医疗设施130多座,学校170多所。第二,在97个分行业中,中国有46个具有比较优势,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且中国正在利用这些优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中国国有部门持有克服基础设施瓶颈和建设全球公共产品所亟需的“耐心资本”。

包容性和透明度

2021白皮书提出了加强监督评估的政策主张,以建立健全权责一致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援助效益。但是这份文件在数据的透明度和结果的问责制方面仍不完善。正如已经在多种场合强调的,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制定一部全面的对外援助与合作法,明确官方发展援助的定义、对外援助的形式、发展合作的其他形式以及对各种行为主体的规定和标准。

过去20年间,中国已成为开发性金融和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伙伴,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表示,愿继续与非洲国家合作,推动“七点构想”,与非洲加强卫生、产能、环保、基础设施、其他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中方愿积极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和有效实践、同多边机构和双边伙伴开展三方合作的开放务实心态,值得乐观期待。

2021白皮书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而不是一些人所谓的国际发展中的“流氓援助国”。在当前不确定的疫情时代,2021白皮书中的承诺应能有力地增强人们对国际开发性金融的信心。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