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RESEARCH
FOR A BETTER WORLD
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以政策研究为导向,致力于推进全球金融稳定性、人类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心动态
-
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五大值得关注的议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领导人即将前往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此次会议或应视作当前外交与经济对话的一次延续,而非聚焦新的重大承诺。本届会议有望推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继续深化已有合作。 Read more
-
研究速递|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低碳技术贸易之外
一种由新型低碳商品及服务构成的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向低碳和具备气候韧性的经济增长路径转型的关键。通过构建全新的低碳技术贸易数据集,最新期刊文章发现,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并未参与低碳技术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少数低碳技术贸易中,大多数是净进口国。 Read more
-
研究速递|最后贷款人?中国互换额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变化中的国际金融架构
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Read more
-
研究速递|停止新建煤电项目:中国海外电厂投资组合结构转型?
中国全球电力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揭示了关于中国海外发电厂投资组合的新动态。最新政策简报评估了中国2021年承诺的落实情况,并从装机容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和投资者方面,对中国海外发电厂的近期情况及历史发展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中国海外能源融资结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在内,首次转向绿色能源,并且自2021年以来一直未新增燃煤电厂投资。 Read more
-
研究速递|艰巨的改革任务: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与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与代表性
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与治理结构的基石。份额不仅是支撑国际基金组织贷款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更直接影响了各成员国的贷款额度、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投票权。随着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临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双重难题:如何在扩充危机应对资金能力的同时推进治理改革,以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Read more
-
研究速递|中国技术创新融资: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实现新发展型金融国策
最新工作论文探讨了中国在创新政策融资方面的指导经济模式,为有关去风险化国家、新发展主义替代方案以及经济国策的讨论做出贡献。论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专门用于资助产业政策中以创新为核心部分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渠道——政府引导基金,探索了相比于欧洲去风险化国家或像韩国等自由发展型国家所采用的政府风投工具,政府引导基金的独特之处。 Read more
-
研究速递|未开发的潜力?开发金融支持转型矿产供应链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潜在机遇
随着全球投资者与各国推进国际能源转型,能源转型矿产需求预计将呈倍数级增长。对资源国(大多数为分布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非洲、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矿产供应链生产模式,这也持续影响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Read more
-
超越债务:公共部门净值作为财政政策的基准
近年来,以公共债务作为财政政策基石的固有思维正受到质疑。多数国家通过明示或暗示的财政规则将债务水平作为政策锚点。然而,发达经济体在近期通胀周期前经历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促使学界重新评估公共债务成本及财政政策的深层职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