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上关于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讨论

编者注以下是Rebecca Ray博士于2021年5月20日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上发表的关于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讨论。

 

Bartholomew 和Scissors主席,委员会各位,早上好。我叫Rebecca Ray,是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一名发展经济学家和高级研究员。八年来,我与波士顿大学的跨学科团队以及拉丁美洲不同学术机构的合作伙伴一起研究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往来。感谢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的研究。我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你们规划美国的前进道路提供 

首先而言之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地位将会继续保持拥有中国这个新的外部商业伙伴对于拉美地区和加勒比地区来说,是对长久以来与美国商业伙伴关系的补充,也一直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也是该地区在2008年到200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没有遭受严重经济打击的原因这也是从巴西的右翼总统Bolsonaro到厄瓜多尔的左翼总统Correa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不同意识形态的领导人都在继续和中国做生意的原因即便他们在政治和话语上存在着分歧。然而,这种新的商业关系同时也伴随着重要复杂性特别是在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这也为美国创造了以身作则,通过明智、建设性和务实的领导,提供制度支持和更好的机会(亦或是 

拉美地区和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通过两个重要的缺口来理解:基础设施缺口和制度缺口。基础设施缺口是中拉关系的基础几十年来拉美地区对于投资和融资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然而西方投资者和贷款人一直未能或者不愿满足这些需求。据美洲开发银行估计,该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缺口高达1500亿美元。这是该地区去年所有多边银行所有部门批准的金额加起来的三倍基础设施缺口是这些地区一直无法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原因之一所以当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这些地区的制造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倒退取而代之的是其大宗商品生产商的发展以满足中国对与原材料的新需求。同时,拉美地区和加勒比地区的政府对于中国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喜闻乐见的,以便将这些大宗商品运往港口,最终运往中国。于是,围绕着原材料和基础设施两大行业部门的“中国繁荣”在这些地区出现了

不幸的是,这两大行业部门与当地普遍存在的环境破坏和社会冲突问题密切相关几年前,我们团队与拉美地区的同事们曾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可持续发展》一书,就这些问题在八个国家做过研究。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中国的投资者表现明显比西方国家的同行要差,但他们的投资集中于社会和环境风险很高的领域,这些领域特别需要国家政府的高度支持和监督

这就要介绍到第二个缺口:制度缺口。理论上来说,拉美地区和加勒比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全球具野心的社会和环境保护措施,且最终达成了埃斯卡苏协议,上刚刚生效。遗憾的是,负责这些保护措施的国家机关,例如劳工、环境、文化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往往仍然年轻且面临人手、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时甚至得不到总统的足够支持,因为后者正于填补基础设施的缺口。在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中国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没有像多边机构那样审慎的用于评估项目提案程序 

结果就是政府书面承诺的保护措施和实际提供的保护措施之间的落差,导致了制度上的缺口。这一缺口紧随拉美和加勒比地中国繁荣”的热潮引发了当地劳工纠纷、争夺净水和土地权利的冲突 

而这两个缺口:基础设施缺口和制度缺口,为美国以明智、有建设性和务实的领导的形象回应创造了机会。明智的领导力意味着他们意识到美国投资者能帮助当地填补基础设施的缺口。通过支持当地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能为拉美地区、加勒比地区以及美国企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增强美国开发金融公司对此类事业的支持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支持美洲开发银行的增资提案也是如此,该提案将为美洲开发银行年增加约80亿美元的贷款能力,可以帮助区竞标

有建设性的领导力意味着意识到美国的国加机构能帮助当地填补制度的缺口。劳工部和环境保护局在与海外同行合作过研讨会甚至是直接进行机构能力方面有着很长的历史扩大这种支持的规模空前重要。我们可以为社会和环境绩效设定一个底线以防我们的公司偷工减料的公司所击败 

最后,务实的领导力意味着吸引中国与美国领导的地区机构,如与美洲开发银行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不幸的是,参议院目前提出的立法排挤中国的角色鼓拉美和加勒比家政府停止的商业关作为美国支持美洲开发银行增资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只会适得其反。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地位将会继续保持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让中国加入,鼓励中国通过美洲开发银行输送他们的能量和资本,并更深入地参与其中在一个具有过硬的劳工和环境标准美国有权任命主席的机构中,我们的企业可以更好地竞争项目。这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美国政府和企业,都是更好的选择这才是明智、有建设性、务实的领导力 

谢谢大家。期待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阅读英文全文

View all posts